戊戌金秋,分外晴朗。新的时代,新的梦想。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洋溢着成长的喜悦。开学了,我以怎样的方式迎接新的征程?浙传隆重发布原创音乐电视《奋斗的青春》作为开学第一课迎接你们的归来。

由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策划、作词,浙江传媒学院“中国梦”文艺研创中心总监王保华教授作曲,“中国梦”文艺研创中心与共青团浙江省委、嘉兴市委宣传部、娃哈哈艺术团、浙江美浓有限公司团委联合制作完成《奋斗的青春》大型高清音乐电视。视听思政,开学第一课,以奋斗的青春担当起时代重任,向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的奋斗者们致敬!
今天,“青春之歌献给党”系列视听思政原创音乐电视作品继推出首部《向青春致敬》后又一力作——《奋斗的青春》正式发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部激情澎湃、催人奋进的音乐电视《奋斗的青春》吧!
《奋斗的青春》
作词:杨立平;作曲:王保华

奋斗的青春是美丽的模样
散发着新时代青年的荣光
奋斗的青春是前行的航帆
承载梦想遨游幸福的海洋
历练生命的成长
练就坚实的臂膀
历经海浪的搏击
经受人生的远航

青春的韶华
是晨曦的霞光
青春的激昂
是磅礴的力量

青春的朝阳
点燃明天的希望
青春的汗水
成就生命的辉煌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时代新青年
昂首阔步
奋进在路上
宏图伟业 铁肩担当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时代新青年
坚定信仰 实干兴邦
民族自信 绽放光芒

火热激情 发热发光
活力创新 成就梦想
把青春名字刻在
刻在中国梦蓝图上

火热激情 发热发光
活力创新 成就梦想
把青春名字刻在
刻在中国梦蓝图上
刻在中国梦蓝图上

——END——
关于作品
《奋斗的青春》主创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主创团队发挥艺术创作和学科专业优势,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当下青年人喜爱的现代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昂扬向上、奋发豪迈的画面和歌声,向新时代青年学子们传递出青春朝气、奋斗乐观的精神风貌。

词作者寄语

词作者:校党委书记杨立平
杨立平书记深情地说:“青春是最美好的字眼,青春也是最有力量的时光。正值开学之际,创作这首歌曲作为开学第一课送给广大的青年学子,希望你们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真正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无愧于新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正如歌词所说的我们要把青春名字刻在中国梦蓝图上。”
青年学生是未来肩负国家重任的栋梁,MV摄制组特意来到嘉兴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实景拍摄。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在这里印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奋斗的足迹。


曲作者:“中国梦”文艺研创中心总监、娃哈哈艺术团团长王保华教授
《奋斗的青春》MV通过激情澎湃的歌声,用镜头画面演绎出奋斗的意义、青春的内涵,号召年轻一辈,铭记历史、不惧困难、砥砺前行、勇于创新,增强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激发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到中国梦伟大实践当中。


娃哈哈艺术团杜克、张哲、马雪琴、林树成、潘珊珊、樊佗、陈倩倩、段宛彤、卢繁、李国晟等
浙江传媒学院金艳、刘涛等老师都亲临现场指导
作品背后
指挥家说

赵彬:青年指挥家,杭州图书馆音乐分馆艺术总监,浙江歌舞剧院驻团常任指挥,杭州市第八批青年文艺人才,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合唱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合唱协会理事,九三学社文化体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青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奋斗烙印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这部作品总能让人激发起无限的活力,无论多么辛劳都会无限憧憬。”

词是声乐作品的灵魂,能使作曲家展开金色的翅膀。赵彬老师对《奋斗的青春》的作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道:“多么有情怀!这样的歌词定出自一位有信仰、有使命感者。”同时,赵彬老师也肯定了作曲的创作:“歌曲很巧妙地形成了作品‘起承转折’的曲式思维,作品的旋律线条、动静对比、节奏张弛等彰显了作曲者的扎实艺术功底。”

对于此次合作,赵彬老师很感动,他说:“不仅同学们非常努力,更主要的是参与录制的老师们也特别认真,让我感受到浙江传媒学院师生非常好的学术和创作氛围,我感到特别荣幸。”
赵彬老师还写了一段寄语,不仅勉励他人,也激励作为青年人的自己:“无论道路多么艰辛,不要放弃,为我们的理想、信念奋斗吧,加油!”

录音指导说
当拿到《奋斗的青春》歌谱时,录音指导徐卓老师就被歌曲中朗朗上口、奋发向上的旋律和质朴真挚的歌词内容所打动。
整首歌曲从一开始的单旋律Demo版到最终的四声部大合唱版本,录制过程历经数月,经过词曲作者的反复润色及修改,最终成型,凝结了浙传师生的无数心血。

徐卓老师总是谦虚地说,当进了录音棚,录音最累的是学生和指挥的老师。整首歌在录音制作阶段,参与合唱的音乐学院几十位同学在李芙、郑莲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以严谨细致的专业精神、逐字逐句逐个声部进行排练和演唱。一首短短的歌曲被重复演绎了一遍又一遍,如此精益求精使同学们出色地完成演唱。
合唱指导说
合唱指导李芙老师对《奋斗的青春》的歌词有着自己的感悟:用词凝练,书写深刻,韵脚精致,朗朗上口,突出新时代下新青年要在中国梦的蓝图下奋发图强、勇于担当的主题。在合唱中她引导同学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自己融入到这首歌当中,高度调动大家青春朝气、激情饱满的情绪。
李芙老师对歌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这首歌和声饱满、声部清晰,它不仅仅展现寻常的进行曲节奏下坚定有力的旋律,而且还有其优美舒缓的部分。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齐唱、对唱,二声部,再到男女声四声部,整个曲子一气呵成,声部不断加厚,最终音乐推到高潮后在最后的长音上强收,始终给人一种踏步向前、积极向上的感觉。

摄影指导说
“我是作为现场拍摄的摄影指导和摄影组负责人的身份参与拍摄这首mv的,拍摄部分画面脉络清晰,即合唱团的演唱线。”摄影指导王一卓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介绍自己。

因为这次合唱的特点是人与景关系的处理,通过构图和镜头运动,在歌曲进行当中完成由人到景、由景到人的视点变化,达到人与景相互映衬的视觉效果。针对歌曲的结尾,用航拍设计了一个精准运动镜头,从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党徽开始到同学们挥手的大全景,这非常符合歌曲的内容与气质,点明了这部作品的主题。
同学们说
原晋彪同学,来自音乐学院表演声乐专业,同学们排练时高昂的兴致与热情令他印象深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每一位同学都发挥出了专业的水准,以饱满的热情和极好的乐感完成了作品演唱。

在演唱这首歌曲中,他有着自己的感悟:“这些作品让我振奋,我有义务去积极传唱,让更多的青年朋友能够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共筑中国梦!”
电视艺术学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封煜靖同学在制作中担任剪辑工作,拿到音频文件后,歌曲强烈的感染力让她热血沸腾。通过她的双手,将“朝阳”、“希望”、“青春”、“奋斗”等用画面表现出来。

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封煜靖说:“每一句歌词都是对我们广大青年的期许,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同样承担剪辑后期工作的李昀丰同学则另有收获。在经过与老师的数次沟通、反复修改后,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每一个镜头的意义、每一句歌词的含义,让画面烘托热血情感,让青年学子们产生情感共鸣,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深化了思想,提升了能力。这也许就是奋斗的模样吧。

让我们一起把青春的名字刻在中国梦蓝图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