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教师陈志凤:15年感人守望,59年入党心愿成200万+爆文,新华社光明网人民网半月谈等20家官媒集体聚焦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8-07-03

77岁退休教师陈志凤守了15年的秘密,在浙江传媒学院悄悄传开,每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眼光都湿润了。15年来,陈志凤老师默默地资助一个身世可怜的安徽小女孩,她本不打算告诉任何人,甚至包括家人。然而,7年前,癌症不幸降临,为了兑现当初助养孩子的承诺,陈老师在手术前把孩子托付给了同事。最近,这个秘密被偶然泄露了。

自我校6月28日《浙江传媒学院报》整版报道了退休教师陈志凤默默15年资助安徽残障女孩的事迹之后,引起了光明网、新华社、人民网等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至今天截稿已有20家官方媒体报道了此事,被其他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据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数据显示,现阅读量已超过200万



感人事迹引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人民日报)

(光明网教育频道)

(光明网时政频道)

(光明网时评频道)


(新华社)

undefined

(新华社)




undefined

(半月谈)



undefined

undefined

(人民网系列报道)



undefined

(凤凰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undefined

(澎湃新闻)




undefined

(澎湃新闻)

46

(浙江日报)

undefined

(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



undefined

(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undefined

(浙江在线)


undefined

(手机浙江网)

undefined

(钱江晚报)

undefined

(现代金报)


不想说的秘

故事要从十五年前11月的一天下午说起2003年初冬的一天,陈志凤在等公交车的间隙,看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带着一个躺在婴儿车里的小孩向路人乞讨。出于多年从业记者的敏感,陈志凤立马走向前去了解情况——这到底是在拐卖儿童,还是拿孩子当工具进行乞讨?

其实,这个孩子的父亲叫张继虎,安徽阜阳人。他说自己家中已有三子,还要赡养85岁的高龄老母,妻子病故后,他便来到杭州打工。后来他在杭州又碰到了一位金华女子,两人结合后生下这个孩子。可惜孩子的母亲因难产去世,孩子自己也天生手脚不便,始终学不会走路。有人让他把孩子扔了,但他舍不得自己的骨肉,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也要坚持把孩子养大。

陈志凤被男人悲惨的经历打动,将身上所有的15元现金全部给了他。路上,陈志凤还在责怪自己怎么没多带点钱,她决定帮助这一家人。



undefined

undefined

(图为陈志凤资助15年的残障女孩张青云)

瞒着家人默默资助女孩15年。从此,张继虎对陈志凤便以恩人相称。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陈志凤就接到张继虎打来的电话。早在杭州时便已患了肺癌的张继虎在临终前将孩子托付给陈志凤,并为孩子重新取名为青云,希望她能够一生健康,平安无忧。

父亲走了,这么小的孩子由谁来管?陈志凤最先想到的是张青云同父异母已出嫁的大姐。当陈志凤带着一大堆衣服、玩具书包,来到张青云大姐家时,她都不敢相信展现在她眼前的贫穷。在与姐夫宋有朋交流后,陈志凤觉得大姐一家虽然家徒四壁,但人品都忠厚老实,只要张青云能够吃饱穿暖,她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他们管了。

undefined

(图为张青云和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孩子)

然而当陈志凤回到家后看到自己外孙女的生活,她又心有不安。她想改变村子里的贫穷现状。为了这件事,第二年她再一次去了东李庄村,然而她的目标并没有达到。陈志凤只能像上次一样,除了给张青云4000元过年的钱,还为她支付了学费。中途因张青云上学寄宿,陈志凤又向卡里汇了1万元。就这样她不断地资助这位孩子直至今日,已整整15年。


患病手术前托付同事,说出心中秘密。如果陈志凤没有生那场病,这个秘密她将会一直隐瞒下去。2011年,陈志凤的体检报告就显示出她的身体出了问题,医生建议她马上复查。但陈志凤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业坚持带病上课,直至学期期末才去医院做了胃镜和肠镜,当她拿到检查表时病理已经发生了癌变,恶化为结肠癌。

手术前,陈志凤向既是多年的老同事又是学校离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的金玉琴,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并托付金玉琴帮助她完成资助张青云十六年的约定,也叮嘱金玉琴这件事一定要对任何人保密。在陈志凤第一次手术和第二次手术时,张青云的生活费都是由金玉琴代寄的。金玉琴也信守承诺,为陈志凤坚守了7年的秘密。

今年4月9日,浙江传媒学院离退休第二党支部开民主生活会,80多岁的老支部书记金玉琴在党支部会议自我检讨时,无意间把陈志凤15年来资助安徽残障女孩的事迹作为事例向大家讲述了出来。会议现场的同志们听后,惊讶之余都非常感动,纷纷表示要向陈志凤学习;两个刚退休第一次来参加支部活动的党员还立马提议推荐她为优秀党员,然而他们还不知道陈志凤至今还是非党内人士。


初心不变 一心向党

这次会议的小插曲,再次坚定了陈志凤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决心。6月29日下午,陈老师正式向浙江传媒学院离退休第二党支部递交了一份手写的入党申请书,870字的入党申请书字字真诚、句句动情

undefined

undefined

(图为陈志凤手写的入党申请书)

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党员的标准,还要再努力,所以陈志凤一直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



“从上大学时,我就有入党的梦想,这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愿望”陈凤志说。大学毕业后,陈志凤分配到老家的舟山广播电台工作,那些年一直忙于新闻编辑的业务,尽管走向了新闻部主任的岗位,几次想提交入党申请书,她都觉得自己还不够条件,还需要努力,而错过了入党的机会。

“初心不变,一直想入党”,“今年我已77岁了,时不我待,随着年龄的增老,我想加入共产党的愿望更强烈了。”

(图为金玉琴接过陈志凤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金玉琴激动地接过入党申请书,她说这是她担任党支部书记多年来,第一次接收年龄最大的同事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也是最感动的一次。

她动情地说:“陈老师对自己要求很严,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入党条件。今天终于递交入党申请书了。我很感动,真的很感动,我都要快看哭了。”在陈志凤提出请金玉琴作为自己入党联络人时,她很高兴地答应了。

金玉琴告诉陈志凤,接下来她还要接受组织的考察,而她则坚定地说道:“我的身体经历过两次生死,这一次是我的思想接受组织的考验,也一定能获得新生。”

undefined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陈志凤老师用爱传递着温暖,升华了人格,感动着师生,也感动着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