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推动两岸青年交流 展现浙传使命担当
——我校师生倾情助力首届“海峡两岸 青年发展论坛”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8-07-11

7月8日,由海峡两岸交流中心、浙江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500多位青年共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共话中华文化的弘扬之道,共议两岸青年发展大计。

省委书记车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在开幕会上致辞并出席主论坛;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等出席闭幕会。8名两岸嘉宾分别围绕两岸青年与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愿景与路径等,在主论坛上作了主旨演讲;论坛还设机遇·创享论坛、文化·睿享论坛和公益·乐享论坛暨闭幕会等3个分论坛。

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我校师生精心准备两个多月,现场倾情参与,圆满完成了本次论坛的相关筹备、组织、志愿服务工作,用敬业、奉献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赢得了论坛与会嘉宾、两岸青年朋友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学校获得了首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组织工作贡献奖”,我校党委书记杨立平从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手中接过了奖牌。

凤凰卫视、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本次活动,并采访我校师生。

精心准备显特色

我校主要承担开幕式暨主论坛的现场导演、主屏设计、第二现场主持、影像摄制、礼仪服务和学生组织工作,是对我校师生专业素养和协同能力的重要检验,也是对我校学科优势、专业特色的充分彰显。我校接到任务后,高度重视,立刻抽调相关部门、学院的骨干力量,组建了由校党委书记杨立平任组长、副校长杨荣耀任副组长的工作组,下设五个具体工作组,由港澳台办牵头,校办、学生处、团委、大学生创新中心、教务处、全媒体中心、电视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等单位的老师共同参与的论坛筹备小组。

港澳台办主要负责全面的对内对外协调,在两个多月的筹备过程中,章洁、赵立英等老师做了大量联络、协调和沟通工作,多次前往省台办和各论坛现场,与各方面反复沟通各种细节,做了大量繁琐的工作。设计艺术学院姚彬老师团队主要负责开幕式主屏和第二现场的设计工作。会前他多次实地考察,根据省人民大会堂现场环境,精心布置场景,积极与会务公司做好沟通衔接等工作,确保开幕式高雅大方又不失青春活力。

负责主论坛导演工作的团委滕佳丽老师表示,现场来的两岸嘉宾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根据演讲嘉宾的风格和内容,与演讲人反复沟通VCR、演讲PPT和视频内容等细节,并参与VCR视频剪辑制作和修改工作,使嘉宾们的演讲能顺利进行。

来自大学生创新中心、电视艺术学院的20多位专业教师和学生承担了公益·乐享论坛暨闭幕会的全程摄制工作,并为开幕式和主论坛、分论坛摄制提供技术支持。他们还承担了本届论坛及参访交流记录片的剪辑制作工作,为本次论坛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视频资料。

青春靓丽展风采

在开幕式的第二现场,我校播音专业的杨坤、康子琦同学出色地完成了主持工作,采访稳重又不失活泼,为主论坛增色不少。由于活动现场人员较多,且只有短短15分钟,第二现场的采访更考验主持人的现场把控和灵活应变能力。

康子琦同学表示:“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对采访问题的设置作了精心准备,考虑到参加这次论坛的采访对象中,有很多文化产业方面的企业代表,以及台湾青年学生,为了与他们有更多的话题,我们对台湾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与了解,采访的重点也放在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上。”

主论坛现场活动井然有序,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开幕式暨主论坛上的嘉宾引导由我校礼仪专业学生负责,充分展现了浙传礼仪志愿者的风采。17级礼仪班的吴灵倩同学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礼仪工作,虽然穿高跟鞋在现场进行礼仪服务很辛苦,但听着嘉宾们的知识与经验分享,自己增长了见识,收获良多。

交流互动话担当

本次论坛,我校从八个二级学院选拔了120名青年师生全程参与交流。他们在论坛期间认真聆听嘉宾演讲,与台湾青年朋友深入了解、密切交流,还与台湾青年分组赴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地进行参访交流。

据学生处副处长郑汉杰介绍,活动期间,我校师生为台湾青年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许多帮助服务,结下了深厚友谊。这次论坛不仅拓宽了两岸青年在教育文化、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视野,更让他们在交流中增进了对两岸发展现状的了解。

主论坛上,我校知名校友、华策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作了主旨演讲,分享了华策与台湾的影视情缘,展望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未来发展前景。在当天晚间的闭幕会颁奖环节中,赵依芳荣获论坛组委会颁发的“两岸青年交流贡献奖”。

在7月7日晚举行的两岸大学生联谊活动上,我校师生精心准备了舞蹈、朗诵、配音、唱歌、走秀、书法国画等文艺节目。洪秀柱女士现场参与活动,对我校师生的表现连连称赞,并寄语浙传学子:认真学习,快乐生活。

17新闻学陈韶音同学坦言:“本来以为因两岸各方面的差异,和台湾同学交流可能会有些隔阂,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和他们一起相处很愉快。”

17播本班郑灵同学表示:“与台湾同学交流让我感触颇多,体会到我们是同根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文化基础,也有很多共同的爱好,大家交流中充满着浓浓的同胞情谊。”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我校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本次论坛,与台湾青年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建立了联系,结下了友谊,也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情谊做出了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