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设计艺术学院摄影系师生在浙江省第十七届摄影艺术展上再创佳绩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8-07-21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第十七届摄影艺术展经过3个多月的公开征集、评审与公示,最终共评出获奖及入展作品270件,分别是记录(文献)类入展作品108幅(组);艺术(商业类)类入展作品97幅(组);青年组入展作品39幅(组);多媒体视频优秀奖3组;摄影画册手工书23本。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的同学们在这次摄影大展上获得了青年组银奖1名、铜奖1名、优秀奖7名、摄影书最佳奖1名的好成绩。摄影系教师李华春、黄志伟老师分别获得摄影书和艺术(商业组)优秀奖。

邓耀东:简单说我的作品是我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和好奇,相机帮助我完成了对光线的认识。每当回想起拍摄过程就会觉得相当辛苦,但当作品完成并得到了大家的喜欢时一切辛苦都变得甜蜜了,这种快乐是支持我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孙梦晨:此次拍摄以卡拉瓦乔的绘画为蓝本,围绕着“鲜活与死亡”这一主题而创作的。我想通过此次拍摄,搭建起自身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桥梁,建立现代时尚与古典艺术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所擅长的呈现形式表达我对生命的思考,我的生活方式以及态度。

李立新:我这个人一直很慢热,也不太会表达,不论是友情亲情亦或是爱情,我都不善于去说我多炙热多纯粹地去爱了,摄影对我来说像是一个无声化有声的存在,可以把我逃避的、渴望的都展现出来。《云·草原》是我首次尝试去展现的内心世界。

曹佳杰:《无言》系列由一页日记开始,在这一天,我开启了一系列关于物的折腾,并用拍照的方式将它们记录了下来。这些画面是一种沉浸式的自我表演,在创作过程中,我一方面深陷入画面所要表达的情绪之中,另一方面也在排解自己内心中无法言语的伤痛。

薛依旋:很荣幸有机会能参加本次影展,该组作品灵感来源于电影《花样年华》,重现六十年代的香港,晦暗老旧的房屋,用仪式化的东方风韵美学表演承载了一场不可能的浪漫。

周林炯:拍水探索了水滴的运动轨迹与水滴碰撞瞬间,展示了水滴碰撞的趣味性和可玩性。通过自制的水滴固定装置,对焦装置,电磁阀等工具,再测试各种粘稠剂,水温等条件进行拍摄,三年拍摄了10多万张照片,不断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争取使作品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趋近完美。

田原:这组作品以寻找素未谋面的祖父和回忆家庭历史而展开拍摄,将自身作为叙述者,表达家族对故去祖父的怀念以及逝去岁月的洗礼。

石少馨:我的作品是以电影《莫娣》为灵感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电影的主人公莫娣是被社会边缘化的人,但莫娣的画却是色彩斑斓的。以此为灵感,我想要表现一个看似冷漠但内心温暖的人。

钮易农:范戴克印相工艺是基于铁盐技术的一种古典冲印工艺,通过紫外线和化学药剂的一系列反应,最后呈现出一张独一无二的照片。古典摄影工艺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的仪式感,要享受影像慢慢成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