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走进革命圣地 传承延安精神——我校举办暑期党务干部思政教师党性锻炼专题培训班
来源单位:全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8-07-26

7月中旬,我校举办党务干部思政教师党性锻炼专题培训班,各学院、部门的15名党务干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0名思政教师赶赴陕西延安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学员们深入了解、认识革命斗争与建设的历史和经验,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修养。

此次培训班是我校第一期党性锻炼专题培训班,从方案制定、人员选派到最终成行,都得到了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校党委副书记宣裕方在行前会议上,对参训学员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深刻理解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意义,通过延安精神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二是通过学习感悟,知行合一,将所思所学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三是注意安全和团结的标准,在学习中严守纪律,互帮互助;四是希望各位学员都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开班仪式上,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枣园分院副院长白世程,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林利宏出席并致辞。仪式结束后,延安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陕西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安振华作《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报告,进行专题教学第一讲。安振华从一张报纸定乾坤,奋力开创新局面,持久抗战显神威,高超智慧破危局,民主执政得民心,延安整风铸党魂,撤离延安夺天下,读懂延安知明天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党中央落脚陕北的历史必然性、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以及延安精神,帮助学员深入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当天下午,学员们冒雨到宝塔山进行现场教学。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在宝塔山顶、延河水旁,学员们在雨中聆听授课教师现场授课,重温入党誓词。

不管是脚踩雨水还是头顶烈日,学员们在3天时间里赴延安多地进行现场教学学习。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北京知青纪念馆、为人民服务讲话台, 通过实地感悟革命精神,学员们对延安精神特别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在梁家河,培训班学员们与我校国旗护卫队走进梁家河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师生们相遇。学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唱响新时代、传媒新青年的心声,师生共同讨论知青时期的延安精神以及我们的责任和担当,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暑期党务干部思政教师专题培训班临时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在授课教师带领下,学员们现场激情学唱陕北民歌,齐唱革命歌曲,对延安精神和当地特色文化有了更深了解。

学习结束后,学员们都有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桐乡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徐璐说,此次延安之行,是思想的升华,是意志的磨练,是党性的锤炼,是灵魂的洗礼。唯有将延安精神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将延安精神存于心、践于行,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在学习生活中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乔丽英提及在梁家河重访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时,获悉了总书记在要过“四关”岁月中依然坚持阅读马列经典著作,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正如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思政课教师,她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中以理论实践的形式践行这一要求。

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何丽表示,3个整天的学习,很紧凑,也很丰富。这次延安学习之行,洗涤了心灵,启迪了人生,加强了党性教育,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学思践悟新思想,履职尽责开新篇,知行合一,心无旁骛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传媒大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委员、教师许志红感慨,通过延安精神的学习,在党性修养上有了新增强,在思想境界上有了新提升,在行动落实上有了新标准。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那就是要让课程有品质和灵魂,让课堂有情感和温度,让学生有情怀和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杜刚表示,平生第一次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红色土地,满怀激情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革命时期的延安物质匮乏,为何共产党人精神富足,原因就是共产党人始终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初心”。这颗“初心”就是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是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就是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国雨认为,延安精神中有“再出发精神”。经过延安十三年,我们党不断成熟和壮大,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需要学习延安精神中的“再出发精神”。同时,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党中央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后,毛主席根据革命实践,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这些文章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生动范例。

通过此次学习,学员们表示,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刻苦钻研,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传媒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